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11选五中奖技巧公式 > 新闻动态 >
这位被称为"盖章狂魔"的乾隆皇帝,不仅特别爱写诗,还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。他和爷爷康熙皇帝一起开创了"康乾盛世",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。
但真实情况是,清朝真正算得上明君的只有一位——乾隆他爹雍正帝。这位皇帝一生都在搞改革,性格刚强果断,跟八爷党对着干,跟权贵集团死磕,跟贪官污吏硬刚。他推行的那些改革措施,别的皇帝连想都不敢想。在他的治理下,整个国家焕然一新,到处都充满生机。
可惜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太短,只有13年。他儿子乾隆刚登基就急着推翻父亲的政策,把雍正辛苦打下的好基础全给糟蹋了。
早在登基之前,乾隆的政治主张就和父亲雍正产生了明显分歧。雍正虽然是个能力出众、勤勉治国的皇帝,但性格却有两面性:他待人要么掏心掏肺地好,要么就翻脸无情,甚至可能株连九族。这种爱憎分明的极端性格在朝野间是出了名的。
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年羹尧。雍正刚当皇帝那会儿,特别宠信年羹尧。那段时间两人好得不得了,雍正给年羹尧写的圣旨,用词肉麻得跟小情侣说情话似的。就在前两年,年羹尧带兵平定了青海叛乱。雍正一高兴,直接在年羹尧报捷的奏折上写下了批示。
短短几句话,读着读着突然被塞了满嘴狗粮。可谁能想到,才过一年半光景,那个被雍正夸赞"十天就能平定边疆战乱"的年羹尧,转眼就变成了皇帝口中的"恃才傲物、忘恩负义"的反面教材。曾经和雍正月下谈心的宠臣,最终落得个狱中赐死的悲惨下场。
弘历从小在缺乏关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,几乎每年都有亲人离奇去世。这种环境让他对父亲的做法非常不满。在雍正八年,年轻的弘历写了篇《宽则得众论》,文章核心观点很明确:只有待人宽厚,才能赢得众人的真心拥护。
这篇文章简直把他爸的老底都揭光了,要是放在康熙年间,康熙绝对会把这混账儿子关进宗人府。这么一看就明白了,乾隆当皇帝的路子跟他爷爷完全不一样,倒是跟他爹雍正反着来。
有意思的是,乾隆皇帝特别崇拜他爷爷康熙,却对自己父亲雍正不太待见。老话说得好,能三年不改变父亲留下的规矩,才算是真孝顺!
可谁也没料到,乾隆刚当上皇帝就推翻了他爹定下的规矩。雍正确实是个好皇帝,但人都有点小爱好,就像宣德皇帝爱玩蛐蛐,伟人爱抽烟,我爱揪头发一样,雍正也有自己的毛病——特别迷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。
这人特别迷信算命,当年年羹尧带兵出征时,雍正皇帝甚至把随军将领们的生辰八字都挨个算了个遍。
领导喜欢什么,下属就会变本加厉地讨好。雍正皇帝迷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,底下拍马屁的人自然就多起来。整个雍正年间,各地报告的祥瑞特别多,其实都是人为制造的假祥瑞。跟后来日本联合舰队吹嘘的那三大祥瑞比起来,雍正朝的这些把戏可差远了。
乾隆刚登基就拿这事下手了。他还仗着自己是皇帝说了算,直接对大臣们讲:我爹压根就不稀罕什么祥瑞,当年让你们献祥瑞就是逗你们玩的。
老天爷,你们真把朝中大臣当不懂事的小孩子糊弄吗?既然我这个皇帝爱玩扮家家酒的游戏,底下那些官员当然也乐意跟着装模作样。
皇上说啥,大臣们就信啥。乾隆坐在龙椅上,瞅着底下那群年纪能当他爹甚至爷爷的大臣们,在那儿装模作样地点头腰。他们互相咬耳朵,摆出一副假惺惺恍然大悟的德行。不知道乾隆是不是也跟我一个想法——这帮人演得实在太假了,表情夸张得要命,连Angelababy的演技都不如。
不过这个行为已经充分说明,如今的皇上和先皇根本不是一路人。
没过多久,他就取消了雍正帝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——要求地主和普通百姓一样缴纳赋税、承担徭役的规定。这项政策是雍正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后制定的,目的是剥夺那些只享受特权却不尽义务的大地主阶级的特殊待遇。雍正用强硬手段迫使这些钻政策空子、逃税避役的权贵阶层履行他们应尽的国家义务。
这帮人仗着特权胡作非为,不断钻空子逃避赋税,还拼命吞并土地。结果大批农民失去田地,只能给他们当佃户。这些坐拥成千上万亩土地的大财主,对国家税收的贡献却是个可笑的零蛋。他们不光自己一毛不拔,还疯狂霸占土地,搞得朝廷能收税的人越来越少。普通自耕农的负担越来越重,穷苦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更难过了。
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,而明朝国库却越来越空,这反差特别明显。其实明朝不是被李自成或满清灭掉的,真正要命的是国库被掏空了,那些像寄生虫一样的人就是罪魁祸首。
雍正皇帝用特殊手段办了特殊的事,直接戳中了士绅阶层的要害。他取消了这些人的特权,让国家财政得以正常运转。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农业国来说,这种做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。
乾隆光盯着雍正收拾贪官时手段狠辣,却没注意到雍正对老百姓其实挺仁厚的。他觉得这政策太苛刻,一登基就急吼吼地给废了,结果让雍正当年的改革全白忙活了。
雍正以执法严苛著称,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。在他看来,官员贪污超过300两银子就该砍头。
康熙时期官员们习惯了宽松环境,突然遇到严厉政策都吓得不轻。等到乾隆这个败家子上台后,他直接把贪污的处罚标准放宽了三十多倍,规定只要贪污不超过一万两银子,碰上皇帝大赦就能免罪。
乾隆皇帝不知不觉就成了贪官们的靠山,这些官员对他感激涕零。为了"报答"皇恩,他们变着法子贪污受贿,白天贪、晚上贪,小贪变大贪,最后硬是养出了和珅这个史上罕见的大贪官。
乾隆刚当上皇帝时,故意处处和父亲雍正对着干。他表现得宽厚仁慈,和父亲严厉苛刻的作风形成强烈反差,借此笼络人心。那些被雍正打压过的权贵、贪官和皇亲国戚,在得到乾隆的优待政策后,立刻对他阿谀奉承、百般讨好。靠着这些人的支持,乾隆很快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。
乾隆的支持者们给雍正的新政带来了毁灭性打击。这些人原本都是雍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权贵,他们联手抹黑,让后世对雍正的评价变得非常糟糕。
不过乾隆皇帝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宽厚。他模仿祖父康熙的作风一段时间后,沮丧地发现尽管获得了大多数官员的支持,但整个国家的司法和官僚体系已经面临崩溃的危险。雍正时期稍有遏制的贪腐风气,现在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。
站稳脚跟后,乾隆再也压不住怒火,终于撕下伪装大开杀戒,像切菜一样处决贪官,决心要整治官场腐败。
但光靠皇帝一个人,根本没法从根子上解决腐败问题。皇帝那点力量实在太有限了,清朝在雍正13年里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好风气,转眼间就全败光了。
清朝的衰落已成定局,乾隆皇帝既是这场盛极而衰的见证人,也是导致衰败的推手。他在位时间太久,让很多弊端根深蒂固,后来的皇帝想改也改不动了。这就导致清朝像个体弱多病的老人,不得不硬着头皮面对全副武装的西方列强。
